从印度河到阿姆河,从斯芬克斯到格里芬丨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在成博开幕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从印度河到阿姆河,从斯芬克斯到格里芬丨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在成博开幕</p><blockquote>
<p>五一假期即将开启,精彩展览也随之揭幕——今(28)日上午,由成都博物馆、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在博物馆3楼临展厅免费向观众开放,展出来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268件/套金属器经典藏品。</p>
<p></p>
</blockquote>
<p>从两河流域驶来的牛车,到安纳托利亚的铭文马具;从波斯帝国的兽首来通杯,到璀璨生辉的金银器物……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冶金技术息息相关。 </p>
<p></p>
<p><strong><span>动物形铜把手(帕提亚王国时期)</span></strong></p>
<p>为了使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到金属器发展的历史脉络,这场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通过文化和地域的双重线索,以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和阿姆河文明这三大著名古代文明为主线,将其影响覆盖下的新亚述王国、乌拉尔图王国、波斯帝国、希腊化王国、贵霜帝国、萨珊波斯帝国等古代王国的金属文物分门别类呈现给观众,附以丰富的图文说明,将以上各亚洲文明古国金属器的形制流变,梳理得简约而清晰。</p>
<p></p>
<p><strong><span>山羊形来通(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span></strong></p>
<p>据执行策展人张倩影介绍: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冶金术开始在欧亚草原发展。公元年前2000年左右,以亚洲中部的阿尔泰山区域为中心,形成了“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一种广布欧亚大陆北部草原的青铜时代跨文化综合体)。</p>
<p>塞伊玛—图尔宾诺式相关器物,在中国北方草原、长城地带和河西走廊上也多有发现,或可证明早在夏代以前,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就已与中华文明各区域文化产生交流。</p>
<p></p>
<p><strong><span>帝王狩猎纹鎏金银盘(萨珊波斯王朝时期)</span></strong></p>
<p>以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的青铜时代墓地——老龙头遗址为例,它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其文化面貌除本土因素外,还显示出滇文化、欧亚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p>
<p>为了让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到数千年前的文化交流产生的奇妙影响,本次展览特意精选了来自四川盐源的战国晚期的羊首形雷纹杖、蛇尾杖作为对比;来自阿姆河流域的动物装饰高脚铜杯,也与古滇国的青铜器颇有几分相似之处。</p>
<p></p>
<p><strong><span>蛇尾形铜杖(战国晚期—西汉时期)</span></strong></p>
<p>动物也是本次展览除了“金属”之外最重要的关键词——对各种野生动物的崇拜和表现,是遍布全世界的许多古代文明所共有的特征。从几万年前的岩画到几千年前的金属器皿,都充满了各种动物的身影。</p>
<p></p>
<p><strong><span>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共同体时期铜斧(公元前2000年左右)</span></strong></p>
<p>置身于铜山金穴般的展厅,你可以看到古老而原始的牛车如何承载了苏美尔人对繁衍生息的朴素信仰;造型朴拙的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时期铜斧,是如何体现了当时古人对野猪的崇拜。</p>
<p>通过展览现场的图文诠释,你还会了解到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如何崇尚着狮子、老鹰这些陆地上的猛兽和天空上的猛禽。我们因为古埃及而熟悉了人面狮身“斯芬克斯”,但你可知斯芬克斯的“近亲”格里芬又是什么长相呢?</p>
<p></p>
<p><strong><span>金耳饰(新亚述时期)</span></strong></p>
<p>在这场“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慢慢来,不着急,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9日。</p>
<p>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蒋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