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前世今生”,风靡世界的火锅是怎样产生的? 如今,火锅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美食。腾腾的热气、各种食材翻滚、口味麻辣可口,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夏天吃,排除身体湿气;冬天吃,让身体暖洋洋的。 网上盛行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两顿。”足以说明我们多么喜爱火锅,火锅基本成为了我们的主食。亲朋好友相聚、情侣、同学等各种聚会,火锅都不会缺席。
很多人都以为火锅是从清朝开始的,其实则不然,火锅的历史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那么火锅是如何在这悠久的历史中,几经波折后成为全世界人民喜欢的美食呢? 一、火锅的“前世今生”关于火锅的起源,现如今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其一是在三国时期,那时所称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其二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指火锅。 不过这两种说法并没有谁得到了最确凿的证据,靠几个已出土的文物,我们并不能确认是真是假。虽说无法证实哪个才是火锅的源头,但是我们也依然知道了火锅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更久远。至于火锅的名字的来源,据说是因为往火锅中加蔬菜等食材时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所以被称为“古董羹”。
据《魏书》记载,三国时代,铜制的火锅已经出现了,人们用火锅来涮鸡、鸭、鱼等肉食;但是由于时局动荡,当时只有皇族才能吃火锅的,那时皇族使用铜制的器皿来制作火锅。与之相比,底层百姓大多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哪里谈得上享乐,而且烹饪技术也不够完善,所以火锅只是在贵族中比较盛行,在民间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后来国家情况好了很多,烹饪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各式各样的火锅逐渐问世,平民也开始逐渐能接触到火锅,所以火锅也就慢慢开始普及了。鸳鸯锅也就是从那时产生的。据说魏文帝曹丕喜欢用一种名叫“五熟釜”的器具来煮东西。“五熟釜”顾名思义,也就是有五个格子,能把不一样的食物放不一样的格子里煮,可以算是鸳鸯锅的鼻祖。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也曾在诗中写道:“绿蚁新醉酒,红泥小火炉”。红泥小火炉便指陶制火锅。 唐朝时期,大部分的器皿都是陶制的,被称为“暖锅”。在此之前,煮火锅大多使用铜鼎等铜制器具,到唐朝,大多人使用陶制的瓷器,火锅也不再是皇室贵族的专享的美食,也为火锅的普及造就了一定的条件。 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直被列为文人雅士之首,他隐匿于山水之间,与山川虫鸟相伴,他最喜爱的便是诗、酒、柳和菊,对火锅也十分喜爱。陶渊明一生追求田园生活,为此几次三番罢官归隐,他对清幽、雅致的追求处处可见。
他对菊的喜爱不仅仅是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甚至把菊花摆上了餐桌,创造了一种火锅,被称为“菊花火锅”——也就是在火锅上放上菊花,不仅能让颜色看起来更加好,而且能让人延年益寿。 到唐朝时,文人雅士们争相模仿前人的高风亮节,菊花火锅的名声也就渐渐大了起来。据说,当时的酒馆、餐厅都开始应季提供菊花火锅,慈禧太后对菊花火锅更是情有独钟。经过唐朝之后,火锅已经遍布整个大街小巷,成为人尽皆知的美食。
到宋代时,世间安稳,经济发展也欣欣向荣,据说宋朝的GDP占整个世界的22.7%,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手中的余钱也增多了不少,自然也就会想着吃更好的、过更好的日子了。所以在宋朝,人们对于吃的讲究越来越多,如今我们熟知的各种“烹、烧、爆、炒”等做法都是那时候才发明的,涮火锅的吃法也是从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相传南宋的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提到的两次涮火锅的经验:林洪几人来到武夷山,山间下起了大雪,有人在风雪中捕获一只兔子,但是并没有厨师,该如何吃呢?将兔子切成薄片,以风炉为器皿,放上水,水沸腾后,便用涮着使用即可。 时隔五六年之后,林洪在杭州又吃了一次涮火锅,回忆起山中的兔肉火锅,他不禁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于是他便给火锅取名“拨霞供”。说起名字,是不是画面感扑面而来呢?
到明代时,火锅更具现代风味。相传,当时的火锅已经不仅仅考虑口感,而且开始研究养生的问题。与当代年轻人追求的“吃着火锅,喝着凉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清代,火锅更是大受推崇,满族将这种吃法再次变成了宫廷佳肴。据说当时火锅的发展已经达到空前盛世的地步。民间酒楼所售的火锅更是种类丰富多样,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蔬菜水果等让人目不暇接。乾隆皇帝就是十分喜欢吃火锅,据说他微服私访时,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尝一尝当地的火锅,在外尚且如此,在宫中时,也离不开火锅。 作为火锅的死忠粉,乾隆皇帝甚至还制定了不同的火锅以供自己在不同的季节食用:春天吃“炖酸菜热锅”,夏天吃“野意热锅”,秋天吃“燕窝葱椒鸭子热锅”,在寒冷的冬天更是,几乎顿顿不离火锅。据记载,在乾隆十四年,他一个月内便吃了23种火锅,合起来有66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看来乾隆不只是一位明君,更是一个吃货呢。
他不仅本人喜欢吃火锅,而且也亲自“代言”火锅。据记载,乾隆四十八年的正月初十,他曾在宫中大摆宴会,530桌的火锅宴,实在之宏伟壮观。在他退位之时,也就是嘉庆元年,他办了一个更大的火锅宴,史称“千叟宴”,共置办1550桌,邀请宫中众大臣一同品尝,赴宴人数达5000人,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到现在火锅更是不得了,不仅在中国发展,而且早已走出国门,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火锅也是甚是喜爱,还有人为了吃到中国的美食移民的。火锅的未来可谓蒸蒸日上啊。
二、火锅“专业术语”涮:肉片、蔬菜易老,煮过头了不仅味道不好,形状更是一言难尽;老肉片难以下咽,对我们的牙口也是一番考验。像土豆、地瓜等蔬菜,煮过头了便化入汤汁,无处遍寻踪迹。煮:内脏、鳝鱼带虫,还有目前的海鲜、鱼类等种种食材,内含的细菌很多,几经加热翻煮次才能吃。而且有些蔬菜不煮熟的话对身体有一定的毒性,火锅好吃,可也别着急哦。汆:毛肚鸭肠最为讲究,要时刻注意动向。将其放入沸腾的火锅中,筷子力度不松不紧,15秒挑出方可Q弹爽口,可以防止武士养分因高温烹调而流失,因此民间流传着毛肚汆七上八下之说,鸭肠滚上三下三的手法。
总结如今,火锅已经成功遍布整个中国。虽然能吃的都可以涮,但各地环境不同,自然吃火锅的偏好和口味也大不相同。 川蜀地区最爱麻辣,鲜红的油与辣椒混合,让人食欲满满,吃起来油而不腻,让人欲罢不能,麻辣鱼火锅也是在全国出了名的;重庆火锅也喜爱麻辣,最出名的还要数小火锅,汤底鲜美,想要几串拿几串,根本不存在吃不了剩下的情况。 重庆火锅的汤底是最正宗的麻辣味,让人辣却不能停下,重庆人钟情毛肚、鸭肠,一盘一盘不嫌多;云南火锅也喜辣,而且最喜欢加菌类,很多独特的山珍只有在这里能吃到;北京最喜肥牛;河南最爱羊肉;湖南人最重口,喜欢涮猪脑。
不论你喜欢菌汤锅的鲜美还是麻辣,海鲜锅还是番茄锅,我相信你总能在这里找到一款最适合你的火锅。即使有各种吃法、各种偏好、各种汤底,但是吃火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相聚,聊聊现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一顿火锅是感情的维系,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忙得团团转,却没有时间去体贴家人、关心朋友,但是只要一顿火锅就够了。上了餐桌,天文地理、八卦花边、把酒言欢、美食下肚,那些在不知名日子里淡化的感情又开始逐渐升温。 确实,我们吃的是火锅,又不仅仅是火锅。我们吃的是历史、是文化、是传承。这些一个个独特的火锅将会成为我们的记忆,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