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影节嘉年华在怀柔:近700场电影进乡,新产业园将开建
这是53岁的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常住居民高玉华今年看的第一场电影,投影幕布里一辆皮卡车在黄灿灿的子弹雨林里左摇右晃,放映室内环绕的立体声,让沙发扶手上的手指微颤感。4月25日下午三点半,怀柔区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放映室里,十来位村民结伴看了《万里归途》。
乡镇电影放映室东侧马路的对过儿,就是一期落成的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此刻,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专题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影都发展论坛正在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怀柔区委区政府、中国影视行业界的人士在探讨“中国影都”建设举措。
新京报记者从怀柔区委宣传部了解到,从4月22日至5月3日,怀柔区将在各镇乡街道展映699场次电影,将在科学城、雁栖湖、国际会都等区域演奏近30首中外优秀电影音乐。除此之外,30万平方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将于年内在“中国影都”核心区杨宋镇开建。北京最北的怀柔区,再次见证发展奇迹。
699场次电影公映,走进每个镇街
怀柔区南北长、东西窄,离城区越远的乡镇,越渐进燕山深处。但在4月22日至5月3日,每个乡镇都会举办电影放映活动,电影类别有动画片、战争片、喜剧片等,可根据村民们的口味来排放。
长哨营满族乡村民高玉华,前几年来到杨宋镇务工,常住在杨宋镇里。她认识了周边村里的许多朋友。4月25日下午两点,她早早来到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放映室里,等待电影放映。坐在沙发上,她给几位新认识的姐妹发了微信,“一块儿来小剧场看电影吧?”
4月25日下午,怀柔区杨宋镇常住居民高玉华去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电影放映室里去看电影。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小镇里这座用于村民文化休闲的建筑,是内部复合式二层小楼,中西合璧风格,向西的大窗户占据大半个墙壁,可以看到外面的露营三角帐篷。内部是敞开的大厅,几排书架作为空间遮挡,地上的绿植、茶几,和吊挂在屋顶的星球模型,作为点缀空间的元素。
村民们口中的“小剧场”,是里面一间装有投影仪、立体音响和沙发的暗室。这是间电影放映室,昏黄的灯吊在天花板上,两面墙壁是国内外经典电影的海报。
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电影放映室,也被村民们称为“小剧场”。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高玉华告诉记者,她本来不懂电影,但在杨宋镇,感觉到了电影氛围的浓厚。她发现马路边上、主题园区里,总能见到鲜艳的电影海报和具有视觉设计感的文创模具。她有时候在新巧的影视园区建筑旁散步的时候,忽然觉得,以前内心里总觉得“高大上”的电影,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很近。
4月25日下午三点半,高玉华和附近村民们在“小剧场”里看《万里归途》。电影画面里的科技设备让她感到惊讶。在“小剧场”沙发里看电影的感觉,也让人由衷感到享受。但她比较遗憾,只看了几分钟电影,就因为自身工作不得不去忙了。她尽管只看了几分钟电影,也哼着小曲走出的“小剧场”。
在杨宋镇负责电影公映的工作人员李小妮告诉记者,到周末的时候,家长带着孩子们来看电影,她们就应孩子们要求,放一些动画片让他们看。“电影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们快乐或者不快乐,都适合看电影。”她说。
据怀柔区文促中心介绍,4月22日至5月3日,包括雁栖湖景区在内,怀柔区在影都花海、世妇会公园、泉河二区广场等9个点位设置了主展映点,全区各镇乡街道284家数字影厅和11支流动影队设置分展映点,范围覆盖怀柔全区,形成了普惠效应。放映优秀国产影片包括《夺冠》《万里归途》《跨过鸭绿江》《扫黑·决战》等30部,共计展映699场次。
上万家文化企业集聚,京郊崛起“中国影都”
杨宋镇党委宣传委员赵青说,影视是有魔力的,近些年的产业集聚效应,让杨宋镇成为影视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影视小镇。杨宋镇在怀柔城区南部的平原地带,人们抬头远望,便能看到青山。
也因地理区位优势,这座人口三万余人的京郊小镇,成为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2014年5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同意设立“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2015年4月15日,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揭牌。2018年上映、票房达22.37亿元的《捉妖记2》曾在此取景。
2021年,年度超过10亿元票房的国产大片有《长津湖》《悬崖之上》等9部,全部出自怀柔的影视公司。如今,以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为核心的怀柔区被官方和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影都”。
4月25日下午,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大厅内部,有游客来参观。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怀柔区文促中心副主任王青俊向记者回忆,2014年,怀柔区内文化企业有两千家左右,到2017年,怀柔区内文化企业达到1万家左右,目前这个数字达到12000家。她告诉记者,目前怀柔区内的影视企业就达到了2000家。
一座名副其实的“影都”应该是怎样的?怀柔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郭延红在第三届中国影都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影都”是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已聚集了像中影基地、北京电影学院等影视核心资源。在这儿拥有了最优秀的影视人才队伍,像《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一系列优秀影片得以闪耀银幕,都离不开怀柔区影视团队的助力。
在影视行业从事十多年的资深后期师韩冰告诉记者,他们一支位于中部某城市的团队,曾拍摄了一部片子,应客户要求,需要具有科技感的后期包装,但在当地没有找到能够符合甲方标准的后期公司,最后来到杨宋镇一家后期公司,才完成了视频包装任务。
王青俊介绍,怀柔是全国唯一一家可以叫“中国影都”的影视产业示范区,最大的优势首先是人才优势。这里有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从前期的孵化到制作,比如摄影棚拍摄、外景地拍摄、后期制作、宣发等,涵盖全流程、全产业链。近年来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怀柔陆续引入北京电影学院以及博纳影业后期制作基地等重点机构和企业,支撑起怀柔文化产业的发展。
30万平方米产业园区将建,一系列政务流程优化
4月25日下午三点,北京电影学院黑匣子剧场里,黑压压的观众盯着大银幕:外太空里一座飞船向蓝色星球飞去,像一团焰火在漆黑间穿行;内部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金属设备,外壳笼罩着一层柔光。当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韩桂来,在第三届中国影都发展论坛上展示一段科幻电影镜头时,台下许多人仍觉得画面里的世界很神奇。
“我的小孩问我,为什么电影里会有这样的技术?我告诉小孩,这需要想象力。科学的想象力和电影的想象力是一样的,都需要来源于大量的思考。当然,想象力是一笔财富,因为它能带来创造。”韩桂来分享自己的故事时说,他从小就喜欢科幻故事,这帮助他有良好的思考能力,长大后成为科研人员,也是《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
中国影都发展论坛,与会嘉宾在进行对话。受访者供图
在北京创业超过十年的张丽影,家本在顺义区,但在2020年来到怀柔区杨宋镇创业。她告诉记者,在杨宋镇这不到三年的创业时间里,她又在此新开了两家公司。她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元宇宙”的项目,在怀柔科学城附近做科技公司,她说会有很多与产业上游研发机构或企业合作的便利。
怀柔杨宋,有随处可见的新建筑,不乏有新挂牌的企业。这些对创业的张丽影来说,意味着机遇。“对企业来说,产业集聚地意味着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成本低,企业们能推动政府服务更专业、更高效。”她说。
政府也在好好经营这片土地。随着产业集聚,尤其是大机构的入驻,对当地政府的服务要求渐高。怀柔区也在提高政务效率,通过工作机制的改进适应辖区内服务要素的变化。
2022年8月18日上午,怀柔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站正式挂牌运行,这是北京市首个集成市区两级事项的政务服务站。王青俊介绍,怀柔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站的61个市、区级事项实现集成受理,4个综合窗口实现“一窗通办”。服务站内设高端智能自助服务终端可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六里桥办公区)实时视频沟通,实现事项统一标准同步办理。市区间文件流转启用EMS专件专车往返接送,保证了业务办理材料安全性。
近日,电影音乐快闪走进怀柔科学城。受访者供图
同时,研发打造了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应用的影视全栈式一体化线上服务平台,对高频事项、潮汐事项、跨部门联办事项等不同业务流程进行场景再造,新增106个政务区块链应用场景。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搜索“怀柔政务”小程序,进入服务平台在线办理“我要拍电影”“我要拍电视剧”相关业务,将为办事企业提供一站式、管家式的全流程服务。
2023年4月25日,“中国影都”正式对外推出30万平方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9项重磅产业支持举措。举措主要包括,一是对重点领域的企业,根据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情况,按照不超过主营业务收入3%至10%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对在境内外上市的文化企业,给予相应奖励。三是对影视及直播电商行业领军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引进、子女教育、政策性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四是对入驻企业作为第一出品方出品的影视作品,根据其票房表现、放映及获奖情况,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五是对入驻企业文化人才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六是支持运用虚拟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协同制作等新技术在中国影都内打造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类新场景或赋能现有影视拍摄制作技术转型升级,给予一次性改造资金支持。七是利用老旧厂房资源,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或原创影视、演艺、文博等文化消费项目的,给予一次性改造资金支持。八是针对在怀柔区内进行拍摄、取景的重点影视剧组,给予一定补贴。九是针对重点的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次性支持。
今年起,“中国影都”在怀柔杨宋镇08街区A地块全面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紧邻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等影视文化资源,占地面积12公顷,总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其中企业办公21万平方米,商业服务2.4万平方米,公寓酒店5.2万平方米,会议展览1.4万平方米。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